爱心传递

爱心传递,共筑希望——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技能暨WHO-CST家长培训

发布时间:2025-01-27 15:12:42 本文来源: 儿童保健科 供稿: 儿童保健科护理团队

       每一次技能的传授,都是一次爱心的接力。

       从家长到孩子,从家庭到社会,WHO-CST项目正构建起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共同体。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ASD团队筹备了半年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技能培训班(第三期)》终于在2024年11月18日正式开课了。

       WHO-CST即“发育障碍儿童照顾者培训”,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自闭症之声》联合开发的一个旨在为2至9岁残障儿童的家庭照料者提供技能帮助,帮助他们学会在家提高残障儿童参与活动、交流、积极行为和生活技能的能力,同时帮助照料者本人改善生活状态的公益项目。通过这一培训,家长能够在家中为孩子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该项目已经在全球30多个国家进行了推广和应用,充分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该项目以团体和家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照顾者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帮助家长深入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疾病的病因、症状和发展轨迹,以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孩子。

       2. 建立家庭干预环境:通过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家庭环境,为发育障碍儿童提供稳定、可预测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3. 生活自理技能培养:教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掌握穿衣、吃饭、洗漱等基本生活自理技能。

       4.社交和沟通技能提升: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提升孩子的社交和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参与意愿和分享行为。

       5. 行为问题处理:教授家长如何识别和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自伤行为等。

       6. 自我关爱与心理调适:帮助家长学会如何照顾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地支持孩子。

       除了以上培训要点以外,WHO-CST项目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家访”。家访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及其家庭具有重要意义,由专业人员进入到有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里,深入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具体情况,包括他们的行为表现、生活习惯、与家人的互动方式等。不止是了解和观察孩子,还会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孩子的观察和理解,以及他们在养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通过家访,专业人员不仅能更全面了解儿童的能力水平、家长目前的养育技能,为家长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还可以充分了解家庭实施的具体困难,从而使后期的培训内容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能更好的落地实施。

       我们还将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环节融入家庭团体课中,为每个小组提供不同的场景卡片,如穿衣服、刷牙、亲子游戏等场景,让家长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人扮演孩子,其他人扮演家长,模拟在这些场景下的互动。然后进入小组讨论环节,家长们互相交流在不同场景下与孩子有效沟通和互动的技巧,讨论如何更好地应对孩子的特殊行为和需求。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家长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行为、情感和沟通方式,从而更好的掌握干预策略与技巧,增强家长的应对能力与信心,促进亲子沟通与互动质量,以更符合成人学习的模式,让家长更全面地掌握各项技能,不偏向于某个内容的单次学习,而是重点内容的层层递进,以保证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截止目前,我们已累计为18个家庭提供CST专业培训及指导,得到了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的一致赞赏和高度好评。让我们携手,将这份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家庭,共同为发育障碍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包容、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