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勇担使命不惧挑战 攻坚破难创新发展——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成功举办优化妇幼健康体系培训

发布时间:2024-12-26 09:55:58 本文来源: 妇女群体保健科兼计划生育指导科 供稿: 明娟、王红英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跌及人口转型,妇幼健康的需求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转变,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普遍面临生存压力,传统运营思维难以适应当前需求,优化妇幼健康体系是新时代下提升我国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满足妇女儿童健康需求的必然要求。为推动临床与保健服务深度融合,借助妇幼公共卫生项目驱动妇幼保健机构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于2024年12月19日成功举办“优化妇幼健康体系”专题培训。全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院领导,以及从事医院管理、公共卫生、妇科、妇女保健、计划生育等相关人员线上线下共计1659人参加此次培训。出席此次活动的领导、专家有清华大学教授马晶、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苏建明、副院长邹江,培训由苏建明书记主持。

优化妇幼健康体系培训现场


  培训伊始,苏建明书记强调党中央多次、紧密释放“生育政策”重磅信息,纵观国家政策,一是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提高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上述要求都与妇幼保健院密切相关,要求妇幼保健机构在使命和职责上,从“妇女生命全周期、儿童生长全过程”出发提供优质服务。二是2024年10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加强生殖健康服务和提高儿童医疗服务水平”。其中改善产妇生育体验需要产科关注。而流产,则需要思考背后的逻辑,关注“活产婴儿数、试管婴儿数、人yh533388银河流产数”这三大数,加强医生医德和责任感,准确把握出生缺陷、优生优育和流产之间的平衡。三是2024年12月15日-16日,中央经济yh533388银河作会议召开,部署了2025年中国经济yh533388银河作的九大重点任务,其中,第九条明确提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yh533388银河程,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四川省的市(州)级、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就是强基yh533388银河程的对象,这对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来说是利好、是机遇。

  反观妇幼健康体系,四川省人口出生率连续七年下跌,面临人口转型压力,妇幼健康需求发生了显著的结构性转变,我们不仅要直面问题,更要对标分析,挑战既是困难,也可以是机遇。所以,今天特别邀请马晶教授通过授课为我们四川的妇幼保健机构“赋能”,聚焦“妇女生命全周期、儿童生长全过程、结合疾病谱的变化,和妇女儿童高品质健康服务的需求”转变思路,主动出击、以不变应万变、以变求变,坚信“没有妇幼保健,就没有妇幼保健院”,用好妇幼公卫项目这个独特的资源禀赋,实现妇幼保健机构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苏建明


  培训中,马晶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回顾了我国妇女健康yh533388银河作的重点和发展变化,简述中国“两癌”筛查历程及面临的困难,强调了妇幼保健体系的重要性和妇女健康在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着重推介了“湖北模式”与“章丘模式”,并倡导从短期的、运动式的“项目管理”思维,向长期稳定的、涵盖三级预防的“常态化管理”模式及多方协同机制转变。实施全面覆盖的妇幼保健策略,强调通过深化基层服务,实现大保健格局的构建与业务的全域覆盖。这两种模式共同为临床与公共卫生领域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范例。

清华大学马晶教授授课现场


  培训结束后,苏建明书记着重指出,当前正处于规划“十五五”蓝图及筹备下一年度yh533388银河作要点的关键时期,妇幼公共卫生项目是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之机、立院之本、强院之策”。殷切期望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够积极汲取“湖北模式”与“章丘模式”的成功经验,以“两癌”筛查作为实践范例,构建“筛、诊、治、康、访”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把各项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做实、做强、做大、做优、做深”,结合业务学科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保健与临床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保健与临床深度融合,公卫为临床开路,临床反哺公卫,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奋力推动妇幼保健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此次培训不仅为四川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搭建了宝贵的学习平台,也为全省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的优化与升级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与实用的借鉴。下一步,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将勇担“领头雁”使命,致力于全面提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及产后保健等生育医疗服务的综合质量,创建儿科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并积极探索构建儿科医疗联合体新模式,将积极引导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深入挖掘妇幼公共卫生项目的潜力,探索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此推动整体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协同发展,形成合作共赢、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