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川渝协同危重孕产妇一体化救治体系建设及示范应用项目结题前总结会顺利召开,川渝藏地区探索应用成亮点

发布时间:2025-02-28 09:52:00 本文来源: 科技教育部 供稿: 刘静

      为全面总结回顾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区域合作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3YFQ0005),深化推进项目在川渝藏地区的示范应用,项目组于2025年2月22日在成都召开“川渝协同危重孕产妇一体化救治体系建设及示范应用”项目结题前总结会。项目负责人成都医学院副校长张刚教授,项目牵头单位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刘伟信教授,项目主研专家包括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院长王岚教授、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陈媛媛副教授,项目示范应用单位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王涛院长以及重庆市潼南区妇幼保健院、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凉山州妇幼保健院、昭觉县人民医院、平昌县妇幼保健院院领导,医务科、产科、孕产群体保健科、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此次结题前总结会。总结会由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科技教育部副部长(主持yh533388银河作)张健主持,四川省妇幼保健院、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四川大学项目团队成员列席会议。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刘伟信教授对参会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及诚挚的感谢。他强调了川渝协同项目在推动区域妇幼健康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中的现实意义,项目自启动以来,始终以“打破行政区域壁垒、重构救治协同范式”为使命,以“提升危重孕产妇救治效率、构建跨区域高效协作机制和先进的综合救治信息化平台”为核心目标。经过两年努力,初步实现了“数据互联、资源互通、救治协同的示范效应”,期望以川渝为原点,以科技为纽带,共筑川渝藏危重孕产妇救治安全网,为川渝藏地区母婴健康事业贡献力量。随后,项目助理刘静博士首先汇报了省科学技术厅区域创新合作项目总体yh533388银河作进展及绩效成果,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信息化部吴天智部长详细汇报了川渝协同危重孕产妇一体化救治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及应用情况,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王岚教授分享了项目在重庆地区的实施成果,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陈媛媛副教授则重点介绍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危重孕产妇重点专病预测模型构建情况及相关成果,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孕产群体保健科何丹科长汇报了川渝毗邻地区危重孕产妇救治演练yh533388银河作进展及项目应用场景,展示了项目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刘伟信教授致欢迎辞

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王涛院长发言

  在项目总结会上,各示范应用单位代表积极发言,分享了项目应用的阶段性成果与经验。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王涛院长表示,该平台为西藏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实施的方案,尤其在转运过程中实现线上互通互联、实时指导,可极大地提升救治效率。他强调,西藏地区孕产妇管理面临特殊挑战,西藏作为该项目的试点非常合适,期望通过该平台的推广做出有西藏特色的体系建设,能为提升当地妇幼健康水平贡献重要力量。凉山州妇幼保健院刘德祺院长提到,凉山州分娩量大,仅次于成都,作为项目示范应用单位,目前已通过一体化平台实现了早期识别危重孕产妇、远程会诊等功能。他指出,平台的应用不仅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还有助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平台覆盖范围,惠及更多孕产妇。作为川渝毗邻地区示范应用单位,重庆市潼南区妇幼保健院梁潇元副院长及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陶春潮院长分享了在前期协同救治应用过程中一体化平台在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升救治能力方面的体会和收获,并表示该项目通过建立信息共享与快速响应的联动机制,推动了川渝两地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建立了跨区域危重孕产妇的绿色通道,对于提升救治效率、促进川渝地区母婴安全具有重要价值。昭觉县人民医院袁永德副院长表示,该院地处大凉山腹地,医疗资源长期匮乏,既往yh533388银河作中存在信息误差、专家资源不足、转诊衔接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救治效率。成为示范单位后,该院已完成平台对接,实现患者就诊管理、孕产妇建档及AI专病识别、线上会诊、转诊和教学能力,这对提升yh533388银河作效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未来将持续深化平台应用,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平昌县妇幼保健院李根院长以“早、细、全、实”四维评价体系,系统阐释了平台在构建全流程救治网络中的技术优势,尤其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讨论环节,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黎旭副院长提出建议,信息化建设是服务体系的基础支撑,而管理机制创新才是效能提升的核心。针对高危地区孕产妇健康管理,建议构建"网格化动态管理体系",在网格内设置救治中心或救治点,培训救治中心人员,加强基层救治能力。项目合作单位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王岚教授认为考虑到基层医务人员流动性与专业知识匮乏等问题,孕产妇早期风险评估预警在基层非常有应用前景,建议项目聚焦特殊区域,如行政交界区域、地广人稀边远区域。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陈媛媛副教授指出,人yh533388银河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必须将科技与医者仁心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真正推动医疗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项目负责人成都医学院副校长张刚教授总结发言

  最后项目负责人张刚教授进行总结指出,构建跨区域高效协作的孕产妇救治体系因国内缺乏可参考案例,面临模式创新与落地实践的双重挑战。他强调项目核心突破在于专病预测预警模型的研发成效,特别感谢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漆洪波教授团队、四川大学陈媛媛教授团队及各示范应用单位在技术攻关中的共同努力下,项目整体完成度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目标,虽部分环节仍需优化,但已形成可推广的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模式。未来,期望将协同转运救治平台作为公益项目移交川渝两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同时欢迎西藏医疗机构接入平台服务体系,推动综合救治平台向其他省份示范应用,探索成果转化路径。

项目组与示范应用单位代表合影

  本次项目结题前总结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川渝协同危重孕产妇一体化救治体系建设及示范应用”项目进入结题冲刺阶段。各参研单位将继续紧密协作,深化项目示范应用,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切实为川渝藏地区母婴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