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

警惕“亲吻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发布时间:2023-12-25 09:10:48 本文来源: 小儿内科一病区 供稿: 徐侨

我们都喜欢美好的事物,我们也喜欢可爱的孩子,也喜欢用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比如给孩子礼物、和他们玩耍、也会用亲吻表达我们的爱,有些甚至喜欢嘴对嘴喂食孩子……

那天住院部接诊了一位非常可爱的小女孩——3岁的萱萱,尽管来的时候萱萱还在发热,但是她的懂礼貌及漂亮可爱都吸引了我们,萱萱的妈妈比较焦虑,表示平时萱萱的生活习惯很好,家长也比较注意卫生等,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会生病,后来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认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经过治疗,萱萱也康复出院了。但家长仍表示很疑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什么疾病?是传染病吗?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主要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密切接触感染者或隐性感染者等因素有关。该病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一般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传染病吗?

IM是一种急性自限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以通过飞沫等途径传播。因为IM可以通过唾液传播的特殊性,我们也可以称它为“亲吻病”。

IM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

潜伏期:不定,多为10天,儿童为4~15天,青年可达30天。

EB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为多。

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高。

发热: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波动于39℃左右,偶有40℃者。这也是很多家长焦虑的原因之一,发热持续一周左右,但中毒症状较轻。

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特征之一,故又称“腺热病”。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累及,颈部最常见,一般第1周就出现,第3周渐缩小。淋巴结一般分散无粘连,无压痛,无化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可引起相应症状如腹痛等。

咽痛:多数患者出现咽痛,扁桃体肿大,陷窝可见白色渗出,偶可形成假膜。

脾大:常见,一般在肋下2~3cm可触及,同时伴有脾区疼痛或触痛。

肝大:多在肋下2cm以内,常伴有肝脏功能异常,部分患者有黄疸。

皮疹:部分患者会出现,形态不一,如丘疹、斑丘疹或类似麻疹及猩红热皮疹。

IM的诊断:

1.临床症状

以下症状至少3项以上阳性:①发热;②咽炎、扁桃体炎;③颈部淋巴结肿大(大于1cm);④肝大;⑤脾大。

2.实验室检查:①淋巴细胞比例增多,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②嗜异凝集试验阳性;③抗EB 病毒抗体VCA-IgM 阳性。

3.除外传单综合征 周围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但嗜异凝集试验阴性。

具备上述“1”中任何3 项,“2”中任何2 项,再加“3”可确诊。

IM的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脾脏显著肿大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破裂。抗生素无效,若出现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2.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高热病人可用退热剂。咽痛者给予生理盐水漱口或西瓜霜润喉片含服。对发热高、咽痛剧烈者,应注意咽部继发细菌感染,可做咽拭子培养病使用抗生素。并发心肌炎、严重肝炎、溶血性贫血或因血小板减少并有出血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

(2)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干扰素早期治疗可缓解症状及减少口咽部排毒量,但对EB病毒潜伏感染无效。也可应用阿昔洛韦或EB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患者在急性期应注意卧床休息。

1.维持正常体温:观察孩子体温变化, ≥ 38.5℃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予药物降温,如冰袋外敷、温水擦浴等;药物降温时,慎用阿司匹林,使用药物后一定要注意观察患儿后续体温及尿量等。发热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多休息、补充水分,防止孩子脱水。

2.皮肤的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皮肤,及时更换衣服,衣服应质地柔软、清洁干燥,避免刺激皮肤。保持孩子的清洁更重要,应剪短指甲,勿让其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溃感染。

3.减轻和消除口咽部疼痛:鼓励患儿进食,少食多餐,食物温度可偏凉,以减少进食疼痛。鼓励孩子多喝温开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遵医嘱给予口腔喷剂,使用前需清洁口腔,以确保疗效。饮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容易吞咽的流食或半流食,如:新鲜水果汁、蔬菜、肉沫、蛋汤、奶、米粥、面汤、馄饨等,保证供给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4.保持呼吸道通畅:孩子夜间有鼻阻或打鼾等情况时,注意观察,予孩子抬高床头,垫高肩颈部,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遵医嘱鼻负压治疗等。

5.肝脾的护理:肝大、转氨酶高时可遵医嘱使用保肝药。肝、脾肿大时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撞击腹部等以免发生外伤引起肝、脾破裂。

IM的预后:

本病的预后大多良好,病程一般2~4周。部分患者低热、淋巴结肿大、乏力、病后软弱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极个别者病程迁延可达数年之久。

后来我们才知道因为萱萱的可爱,家人很喜欢亲吻孩子,所以导致患了此病,很幸运通过治疗已经康复,家长也因此了解了此病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我们再喜欢可爱的孩子,也要注意保护他们,尽量不要和他们亲密接触,不共用餐具,甚至是咀嚼食物喂食。

保护孩子,拒绝亲吻!

参考文献:

[1] 朱秋悦.亲吻宝宝需注意容易传染"亲吻病"[J].健康博览,2023,(8):54.

[2] 张玉娥,龚宝先.阿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IM患儿的效果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3,29(8):1402-1405,1413.

[3] 李燕,陈题,谢映红.综合护理对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效果分析[J].妇幼护理,2023,3(21):5108-5110,5114.

[4] 郭红仙,胡玉杰,尹凤蕊,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70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分析[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19):1478-1481.

[5] 郭睿,李奇玉.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9,10(2):78-80.

[6] 于嘉,任立红.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研究进展[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5):475-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