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亲吻病,一起来了解一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你听说过亲吻病吗?听这名字,会是个有颜色的病吗?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儿童亲吻病。那这个病确实是有的,但完全没有颜色,医学上叫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什么孩子会得这个病?该怎样治疗呢?
1.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它是由于感染了EB病毒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通过口对口传播,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末春初多见。我国儿童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6岁。一般只需要对症治疗,严重病例需要住院治疗。
2.何为EB病毒?
EB病毒,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属于疱疹病毒γ亚科,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线性双链DNA病毒。主要存在于口腔分泌物和唾液腺的分泌物中。人群中EB病毒感染非常普遍,90%以上的成人感染过EB病毒,并成为终身病毒携带者。病毒大量存在于其唾液腺及唾液中,携带者可持续或间断排毒达数周至数年之久。EB病毒主要经唾液传播,偶可经血传播,儿童多通过被亲吻、与感染者共用餐具等感染,因此也称为“亲吻病”。
3. 亲吻病的症状
初次感染EB病毒后,不同免疫力儿童表现不一,婴幼儿可为无症状感染或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但在学龄前或学龄儿童则可出现以下症状:
发热
90%以上患儿有发热,热型不定,持续约1周,重者2周或更久。
咽扁桃体炎
约半数患儿出现咽痛及咽峡炎,扁桃体充血、肿大,可见灰白色渗出物或假膜形成(易与化脓性扁桃体炎混淆)。
淋巴结肿
80%-95%的患儿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多在热退后数周消失。
肝脾肿大
约半数患儿有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
眼睑水肿
出现率15%-25%,具有特异性。
皮疹
出现率15%-20%,表现多样,多在病程第4-10天出现,可表现为红斑、荨麻疹、斑丘疹或丘疹等,数日内消失。
4.亲吻病的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①急性期应注意休息,如肝功能损伤明显应卧床休息,并给予护肝降酶治疗。
②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更昔洛韦等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多聚酶、终止DNA链的延伸而产生抗病毒作用。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病毒复制水平和咽部排泌病毒时间,但并不能减轻病情严重程度、缩短病程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③抗生素的使用
如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敏感抗菌药物,但忌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以免引起超敏反应,加重病情。
④糖皮质激素
如发生上气道梗阻、脑炎、脑膜炎、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的重症患儿,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
⑤防止脾破裂,应避免任何可能挤压或撞击脾脏的动作。
5.接吻病的预防
①适当运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②勤洗手
少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勤洗手,多通风换气。
③避免亲吻
给孩子专用餐具,大人避免亲吻孩子。
部分患儿可能复发,重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当孩子出现反复发热、咽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肿大时,应当谨防该病的发生,立即去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且要重视该病的治疗yh533388银河作,正确用药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瑞清,王军,张玉凤,袁娟,王小燕,宋鹤,孙钊宁,孙欣荣,唐甜甜.不同年龄分期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18):2638-2644
[2] 聂芳,罗俊.成都地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早期危险指标分析[J].临床荟萃,2023,38(11):1008-1011
[3] 袁焘,余波.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EBV-DNA定量、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38(2):225-228
吴炽勇,简方华,吴浩峰.不同年龄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分析[J].中外医疗,2023,42(21):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