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胖墩”不用急,我院儿童青少年肥胖义诊活动开始啦!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发育行为中心目前已开设了肥胖门诊,我们可以对肥胖儿童青少年进行体重监测、人体成分分析、骨密度测量、肥胖相关代谢性指标检测等综合评估,并且制定针对性的健康处方。家有“小胖墩”的家长请看过来,儿童保健科多名专家将开展针对肥胖儿童健康管理的义诊活动,欢迎报名参加。
义诊专家:王红主任医师、李薇主任医师、冉域辰主任医师、聂晶主任医师、曹丽副主任医师、唐丹副主任医师、敬存婷副主任医师、孟仙主治医师、张茜婷主治医师、葛冬梅主治医师
义诊时间:2025年3月22日-23日,8:00-12:00、14:00-17:30
义诊地点:儿童保健发育行为中心(住院部10楼)-晋阳院区
义诊福利:免挂号费、免费身高体重测量
报名方式: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完成报名,并于义诊当日在儿保科导诊台处签到
咨询电话:028-65978602
国家版减肥指南分享,快快收藏!
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容易噌噌噌往上涨的不是yh533388银河资而是体重,相信不少人都吃过减肥的苦,减肥永远都是“吃完这顿明天就开始”。作为家长实在不想让孩子步自己后尘,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减肥还得从娃娃抓起,应该让他们从小就开始尝尝减肥的苦(不是)。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 7.9%。在刚刚举办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要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结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的针对2-17岁儿童青少年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国家是如何手把手教你管理“小胖墩”的体重的吧。
首先我们要了解儿童青少年减肥的重要性,绝不是为了好看,肥胖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会对儿童青少年的运动能力、骨骼肌肉发育、认知发展、心理健康、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若持续至成年期,会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生风险,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影响健康。
那怎么判断孩子是否超重或肥胖呢?各位家长快快拿出你们孩子的身高体重比对一下。我们将2-17岁儿童分为两个年龄组:2-5岁儿童超重与肥胖以身高别体重或年龄别BMI标准差法进行判定,详见图1、图2和图3;6-17岁则以BMI进行判定,详见图4。(注: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图1. 2-5岁儿童超重与肥胖的标准差评价方法
图2. 2-5岁儿童身高别体重的标准差数值(kg)
图3. 2-5岁儿童年龄别BMI的标准差数值(kg/m2)
图4. 6-17岁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别BMI筛查超重与肥胖界值(kg/m2)
此外,7-17岁儿童青少年还需要评估是否为中心型肥胖,即主要是腹腔和腹壁脂肪蓄积过多,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那么儿童的判断标准又是什么呢?我们通常以腰围值进行判定,腰围位于相应性别、年龄组的P75-P90为正常腰围高值,或中心型超重;≥P90为高腰围,或中心型肥胖,详见表5。
图5. 7-17岁儿童青少年P75和P90腰围值(cm)
《指南》中提出了六条食养原则和建议,小编将其中的重点和大家分享:
1、小份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肥胖儿童做到吃饭八分饱,减少高油、高盐和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点、含糖饮料、糖果等;减重过程中,建议膳食能量应在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
2、辨证施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此条原则是该《指南》的亮点,建议肥胖儿童青少年应顺应四时,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调养原则。《指南》中以10岁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肥胖儿童为例,例举了不同地区食谱示例,比如我们西南地区的食谱示例如下图:
3、良好饮食行为,促进长期健康:肥胖儿童青少年进餐时建议先吃蔬菜,然后吃鱼禽肉蛋及豆类,最后吃谷薯类;用餐时长适宜,早餐约20分钟,午餐或晚餐约30分钟;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
4、积极身体活动,保持身心健康: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每天2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20-60分钟(如快走、骑车、游泳、球类运动等)。建议5岁以下儿童每天睡眠时间为10-13小时,6-12岁儿童为9-12小时,13-17岁儿童青少年为8-10小时;每次久坐行为限制在1小时以内。
5、定期监测,科学指导体重管理:肥胖儿童青少年每周测量1次身高和晨起空腹体重,并要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体重管理。
《指南》中还列举出了肥胖儿童食物选择红绿灯标签以及各类食物建议摄入量及能量需要量,优选绿灯食物,限量摄入黄灯食物,尽量少吃红灯食物。